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,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🙋🏿。心理疾病,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、干扰,而使自己思维、情感和行为上,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。现代社会,人们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,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。心理疾病种类很多,表现各异🧘🏿,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🧑🏻🚀,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🧔🏼♀️。
1.了解自我🧑🏽🚒🙆♀️、悦纳自我
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🔰,既能了解自己😨,又能接受自己,有自知之明🔟🚴🏿♀️,对自己的能力⛔、性格和长短处都能作出恰当的🪁、客观的评价🧗♀️;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、非分的期望与要求🏉;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,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;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,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,也能泰然处之。
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,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🤱🏽;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,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、自怨🦢、自卑;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☝🏼,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,于是总跟自己过不去🏩🧑🏻⚕️,结果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,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要面临的心理危机。
2.接受他人🦫💑,善与人处
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⚔️,不仅能接受自我🥪,也能接受他人,悦纳他人。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,同时也能为他人和集体所理解💄😾、所接受🏊🏿♀️,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,人际关系协调和谐;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,既能与挚友相聚时共享欢乐,也能在独处沉思时无孤独感;在与人相处时🛷🖤,积极的态度(如同情🙍♂️、友善、信任👩🏿、尊敬等)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(如猜疑、嫉妒🍜、畏惧、敌视等),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🤯👩🏽🍼。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可能常常置身于集体之外,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。
3.正视现实,接受现实
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能动地适应现实👩🏽⚖️,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,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;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🙎🏻,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👨🎓;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,对生活、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🏋🏿♂️。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,而不敢面对现实🌙,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;总是抱怨自己“生不逢时”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,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。
4.热爱生活,乐于工作
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🚧,而不会认为生活是重负;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🪬,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,把工作看作乐趣而不是负担;他们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、知识和技能存储起来,随时提取使用,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,使自己的工作行为更有效👐🏽。
5.能协调与控制情绪,心境良好
心理健康的人愉快、乐观、开朗🗄、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,虽然也有悲、忧📓、愁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,但他们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,喜不狂💑、忧不伤、胜不骄、败不馁🫒🕡,谦而不卑,自尊自重🧢,既不妄自尊大🤌🏻,也不退缩畏惧🤴🏽;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分追求,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🖲;对于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都感到满意。
6.人格完整和谐
心理健康的人,气质👥、能力🛷、性格和理想、信念、动机、兴趣👦🏽🟦、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,人格作为人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、协调🍕👝、和谐地表现出来;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合理的,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🩵,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🙅🏼♂️;他们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,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。
7.智力正常🔵,智商在80分以上
智力正常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👨👦,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🪢👩🏫。一般智商低于70分者为智力落后,而智力落后是很难称为心理健康的♔。
8.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
在人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,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🪂,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✨。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同年龄多数人所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🍸。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🏋️♀️,一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🍻👨🏼🦳。